标题:什么是冬病,为什么要夏治?方法有哪些?冬病夏治一篇讲清
对于冬病夏治,不少人存在疑问:
什么是「冬病」,为什么要「夏治」?
是不是所有病都适合冬病夏治?
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?
……
我们整理了常见的冬病夏治相关问题,一次性来解释清楚!
01
什么是冬病夏治
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,它是根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中“春夏养阳”、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中“长夏胜冬”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。
所谓“冬病夏治”,是指对一些因阳虚、外感六淫之邪而导致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,在夏季阳气旺盛,病情有所缓解时,辨证施治,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,增强抗病、祛邪能力,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,或减轻其症状。
冬病夏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,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。
中医专家曾做过一个比喻:洪水来的时候(冬季冬病发作的时候)大家忙着排水,洪水走了就没事了吗?不是的,洪水退去的时候(夏季冬病缓解期),要赶快把被冲毁的河堤加固,在外力没有来的时候,加强自己内部力量,冬病夏治就这么一个道理。
对于冬天发作或者受凉后经常发作的疾病,在夏天特别是三伏天进行治疗或者增强体质、去除伏邪,从而预防疾病冬季发作,就叫“冬病夏治”,属于中医“治未病”的范畴。
02
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
顾名思义,「冬病夏治」主要针对的当然是「冬病」啦!
所谓「冬病」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,这类疾病有两个特点,一是反复发作,二是冬重夏轻。
临床上冬病夏治最经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,比如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咽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等疾病。
除呼吸系统疾病之外,其他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病的疾患也适合冬病夏治,比如说:
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炎、溃疡病、慢性腹泻、慢性肠炎、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虚寒性疾病。
各类痛症: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颈椎病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腰腿冷痛、腰肌劳损、坐骨神经痛、膝关节炎等虚寒性的疾病。
妇科疾病:月经不调、痛经、产后头痛、坐月伤风等。
亚健康状态的调理:如阳虚体质、气虚体质、亚健康疲劳、体虚易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。
03
冬病为什么可以夏治
冬病为什么可以夏治?
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涉及到两个方面:
一为「攻邪学说」,夏日阳旺,为驱赶体内寒邪的绝佳时期。
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提出:「太阳病欲解时,从巳至未上。」巳午未三时,以日而言正值日中,以年而言,正是夏季。
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,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,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,「寒者热之」,用热驱寒正符合中医之治则。
二为「储阳学说」,春夏为阳,是储蓄体内阳气的佳期。
正如《内经》里提到「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」,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,由于天人相应之故,人受自然界阳气的感应,加之适当的中医调理,能使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。
04
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?
冬病夏治方法很多,常用的有以下几种:
1.艾灸
以艾叶为原料,制成艾绒、艾柱或艾条等,借灸火的温和热力,通过经络的传导,以温通经脉、调和气血、协调阴阳、扶正祛邪。
《扁鹊心书》中有云:“扶阳之法,灼艾第一”,点燃艾草渗透穴位后,调节身体阴阳,提高身体免疫力,所谓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通过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打通经络来调理冬病,要比常规的治疗快一半的时间。
2.贴敷
是中草药制成丸、散、膏、贴等不同剂型,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。
但药物贴敷会刺激局部皮肤,每个人的皮肤敏感度不一样,贴敷后皮肤局部可能会出现瘙痒难忍、灼热、疼痛等情况,且处理不当还容易发生感染。
3.拔罐
以杯罐做工具,作用于经络穴位之上,能够使腠理开泻,使病邪或一些病理产物被吸附出来,起到疏通人体气血经络的作用。
拔罐前要确定体质,如果过于虚弱,就可能使虚者更虚。因为拔罐的过程是会耗气的,如果体质太虚,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4.食疗
饮食疗法如今已经成为当今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。
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配饮食,如慢性咳喘病人要少吃肥腻荤油以免体内生痰;肺虚之人,提倡多食生姜、萝卜、百合、粳米等,有利于补益肺气;脾虚之人,应多食人参、莲子、薏仁以利脾气强健,从而令痰无处可生;肾虚之人,可进食肉苁蓉、五味子等以补肾纳气平喘。
冬病夏治饮食上大家需注意,夏季气候较为炎热,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一旦腻滞厚味的滋补物品过量,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,反而不利于健康。因此在进补时应注意健运脾胃,避免消化不良、滋补过度。
05
冬病夏治期间注意事项
1、饮食上有所节制,不吃冰冻食品,不吃海鲜等过敏、易发性食物,同时减少肥腻、辛辣食物的摄入,以免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,影响效果。2、注意保暖,贴敷、艾灸、拔罐之后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治疗部位,也不要用冷水洗澡,以免遭受寒邪。3、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人群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。